“神農嘗百草,辨識百草香;先民驅蟲疫,屢屢起烟霞。”中國的香文化肇始於神農時期,萌發於先秦,初成於秦漢,成長於六朝,完備於隋唐,鼎盛於宋元,廣行於明清,可謂流傳了幾千年的時光。
在中國的香文化中,香插則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 香插作為民間流傳最廣的焚香之器,它和文房墨寶一樣備受文人墨客以及高雅人士的青睞。
古人常於琴棋字畫或作詩吟賦之際,燃一炷清香於香插上,在青烟嫋嫋的升騰裏,達到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的澄明心境。
“我來問道無餘說,雲在青霄水在瓶“,這是古人對香插營造出的澹泊高遠境界的千古吟唱。
近年來,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,古老的民族記憶再次喚醒,香道也開始日漸普及,引起不少人的關注與喜愛。 很多人都把焚香視為改善居住環境以及辦公環境的最佳選擇之一。
製作香插的材質非常豐富,主要有玉、瓷、銅、石、象牙、木等。 而其中,以玉石資料做香插,更容易凸顯出香插的魅力,因為玉雕香插,充滿了藝術品鑒的風華,它們或古樸雅致,或清雅曼妙,或秀雅綽約,或清麗脫俗,令人歎為觀止。
香插的造型設計也是種類繁多,匠心獨運。 它既有彌勒佛、釣魚老翁等人物造型,也有青蛙、猴子等動物形態,更有樹樁、淨瓶、蓮台、樹葉等植物造型,門類繁多,不一而足。
說起香插,我們現代人往往會想起古人說的“一炷香工夫”,一炷香的工夫到底是多長時間呢? “一炷香”這一時間概念起源於僧人打坐,古時僧人由於沒有鐘錶,便以焚香燃燒做計時手段。
當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,確定香的工藝、質量是否合格的衡量標準之一,就是燃燒完一炷香的時間是否為半個時辰,即一小時。 也就是說,一炷香的時間為一小時。 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,所以也叫“更香”。
香插,作為香文化的化身,它並不如我們想像那般神秘遙遠,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。 於靜室之中,或獨坐,或與三五知己好友對坐,燃一枝香,於沉靜安然中,體悟蕩滌塵垢的澄明境界,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。
美玉焚香柱,清淨自然來。 執一盞玉香插,焚一炷香,在縹緲的香霧間瀲灩清歡,流年凝香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