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倦了在繁忙擁擠中的奔波勞累,
又無暇顧及簡單樸實的悠然生活,
便開始嚮往恬靜的山水田園詩詞中的嚮往。
於是,呈現著藝術意境美的完美技藝,
散髮著濃郁中國風的陰刻玉雕復古歸來。
陰刻玉雕,方寸玉石上定乾坤。
陰刻玉雕,顧名思義,就是一種平面之下的立體線條雕刻工藝。它以微小精細見長,一般用於玉器微雕,施工面積小,雕刻難度大。
驚心動魄、險象環生;戰戰兢兢、如履薄冰。陰刻玉雕講究一氣呵成,不能斷刀,不能蹦碴,不能露出接續的痕跡,也不能重復修改。它是一種藏巧弄拙,而不是藏拙弄巧。
一般說來,陰刻玉雕多以書法、白描為刻畫技法,力求表現事物的柔美、順滑、挺括、頓挫之感。
一石一色,一鑿一鏟,輔以巧思匠心,花鳥人物的柔美順滑、線條枝幹的舒暢挺拔、老枝山石的頓挫老結、書法字體的抑揚頓挫、甚至筆畫的起勢頓點,都能在方寸玉石上一定乾坤。
當然,並非所有的玉料都能進行陰刻,只有玉質結構縝密細膩、料面平順、毛孔適中的玉料才適合陰刻,否則下刀就會出現暴口、崩裂、斑駁,偏離。
陰刻工藝可以用在圓雕、玉牌、爐瓶、山子等任何玉雕形制上,既可作為陽雕工藝的襯托點綴、相映成趣,也可獨立成章、單獨成器,體現出雋秀、灑脫的藝術美感和超凡意境。
或許,陰刻玉雕就是玉上的水墨丹青。
有人說,陰刻玉雕其實是另一種寫字的存在,因為我們看多的很多書法玉雕作品都是採用的陰刻技藝。
講究刀法筆意,走刀如行雲流水,線條峰迴路轉,所以一件好的陰刻作品需要玉雕師深厚的文字書寫功底。
書法講究疏密有致,字體間架結構、筆畫抑揚頓挫,所以當玉雕師縱逸筆觸,轉化為砣具下的點線面時,粗細深淺、側鋒筆腹都是“隨心所欲”的表現:
書法中濃淡乾濕的墨色,提按頓挫的線條,黑白的筆法辯證是陰刻玉雕的精妙所在。
佛說:“空即是色,無即是有。”三筆兩筆,於空白處凝眸成妙境。
言有盡而意無窮,是玉雕師留下的綺思遐想;一場留白,是玉雕師參透的胸中丘壑。
是水墨禪繞的文化底色,是玉雕師的人生之道。當千頭萬緒落盡,水墨逍遙,漫漶成玉石上的陰刻藝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