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貔貅,喜歡的理由有太多,實在不勝枚舉。
作為中國古代神話的傳說產物,貔貅,是祥瑞文化造物發展史中重要的形態之一,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特徵。
它的祥瑞神性蘊含著深深的文化底蘊,至今在民間仍有著“一摸貔貅運程旺盛,再摸貔貅財運滾滾,三模貔貅平步青雲”的祈福祝願。
貔貅來源於傳說,虛無縹緲。有傳說它是龍的第九個兒子,也有傳說是巡天上神的。但不管是哪一個傳說,都只是在進一步說明貔貅具有旺財、闢邪的作用。也正因為如此,古往今來,很多人都會奉請貔貅。
貔貅的形象造型非常凶猛,帶有一種頗具震撼力、神秘、獰厲的美。龍頭、馬身、麟腳、鹿尾,集這些動物優雅健碩的形體之美於一身。
當然,嚴格意義上說,貔貅之美更是美在一種原始情感與觀念理想的呈現,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所必需經歷的血與火的野蠻年代的反映。
三千多年前的《書·牧誓》中曾記載:“如虎如貔。”這是周武王伐紂時的誓師詞,大意是希望將士們要像遠古猛獸貔貅一樣威猛。同時,這也是貔貅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,出現在歷史記載中。
文化傳承到今天,經由歷代藝術家的創意再包裝,當貔貅從遠古世界中的猛獸演變為人們心目中招財闢邪的靈瑞,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玉石雕刻中經久不衰的題材之一。
《闢邪獸》是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黃罕勇的又一力作。
作品選用沈靜厚重、古樸素雅、細膩柔滑的析木玉料,通透鮮活的綠色與明淨無瑕的黃色,與貔貅高貴的身份相得益彰,使得整件作品更具氣質。
作為上古神獸,雕刻出貔貅霸氣威嚴的神韻是極為重要的。此件作品,貔貅立體圓雕,線條張力十足。雙目圓睜,面目猙獰。闊嘴寬鼻,尖牙利齒,不怒自威。
此外,貔貅的細節處理也非常周到。四肢雕刻清晰,張弛有力,肌肉感十足,將其強壯威猛的模樣更是展現無遺。毛髮和耳朵由祥雲紋構成,向後彎卷,端莊大氣,古樸渾厚,美不勝收。
值得一提的是,作品在線條處理上採用了連貫性線條的工藝。即在頭部,從鼻子到臉頰再到腮幫再到眼睛,都是一個連貫線條。
整體比例協調,線條流暢,匠心獨具。霸氣不失靈動、威猛不失馴服、粗獷不失美感。此件作品生動詮釋了“力與美”的和諧統一,傳達出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。
當然,溫潤的析木玉質感對應紅木色的底盤,也讓莊嚴的貔貅更有了一種透視的邈遠之感。
貔貅之美,美在工藝,美在玉料,也美在神韻。那麼這件作品,你喜歡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