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,有個詞特別重要,那就是“清供”。
意思就是在不同的時節,室內的案頭要擺放不同的盆景、花卉、時令水果,比如冬賞梅花,夏觀荷花,秋看桂子……
算起來現在這個時節,正是清供佛手的好時候。
以香取勝
佛手又名佛手柑、香櫞,是一種蔬果,有著“清供佳品”的美稱,在我國的歷史,可以追溯到宋代。
宋朝時聞香盛行,佛手因為其芳香不同於牡丹、月季等撲鼻芬芳,而是清冽的冷香,備受文人喜愛,逐漸成為聞果清供界的主流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寫佛手的香味是:“雖味短而香芬大勝,置笥中,則數日香不歇。”
《浮生六記》中說:“佛手乃香中君子,只在有意無意間。”
不張揚,而隱秘;不濃烈,而綿長,一絲一縷,一陣一陣,韻味悠揚,也無怪乎文人如此偏愛它。
恰如佛手
在和田玉的雕刻中佛手還算常見,但並不是因為它的“香氣”,而是以“外形取勝”。
北宋詞人晏殊曾寫《佛手花》一詩:“丹葩羔漆細馨浮,蒼葉輕排指樣柔。香案淨瓶安順了,還能摩頂濟人不?”
詞人將佛手與“香案淨瓶”聯繫在一起,與玉雕佛手的原因一致,那就是“佛手如佛手”。
成熟的佛手柑會在前端分裂直到尾端,恰如佛祖之手,又如同拈花一笑的揭語,帶著不可言說的智慧,這也正是佛手名字的由來。
而且清供一詞,最早是用於供佛,佛手亦是寺廟供養用果之一。
作為玉雕題材,取的便是果蔬之上的禪意韻味。
以玉觀佛
作為蔬果的佛手形態多變,有的如伸指形、有的如握拳,千姿百態。
玉雕中的佛手也很巧妙的利用了這一點,所以在佛手的雕刻中並無定式。
一般張開的稱“開佛手”,捲曲半握狀的稱“拳佛手”,獨一無二且妙趣橫生。
玉雕師在雕琢佛手時常還會搭配一些動植物,如一副秋日小景,給人自然之感。
把玩佛手玉雕,讓人彷彿聞到了佛手的清香,感受到了寧靜的禪意,不僅使人性情平和,內心也得到了滋養。
和田玉歷史深厚,佛手禪意祥瑞,二者結合更是吉上加吉。
佛手多指,音同“多子”,所以玉雕佛手象徵著家族興旺,子孫延綿。
佛手最廣為人知的內涵就是“福壽”,二者同音,又如佛祖之手,所以玉雕佛手是以佛之名,佑玩玉人福壽安康。
你見過蔬果佛手柑嗎?對於這種玉雕怎麼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