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刻是讓玉石賦予新的生命的過程,
我們看的也許並不是它的天賦異稟,
而是它成長之後的樣子……
如何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玉雕作品,如何挑選一件好的玉雕作品,這是很多玩家比較關心的問題,而且在買玉雕作品時,可能很多人的選擇觀念有一些誤區。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挑選一個好的玉雕作品。
先看工後看料
很多人買玉雕作品一般都會先看料,料子好不好,料子不好就沒有下文了。這種做法很正常,大家對玉質比較關心,而且大家都喜歡玉質好的作品,但先看料會產生兩種情況。
一、忽略雕工。感覺料子不太好,或是死扣料子如何,而忽略了雕工的價值。
二、很多玉雕作品它的材質本身可能並不是特別好,但玉雕作品其實是一個因材施藝的過程,很多籽料材質上有缺陷,但經過一個巧妙的設計之後,也能變成一件美的藝術品。
如果只關注料子本身,那麼一些好的俏雕作品將會被很多人忽視。
就像我們看乾隆時期的玉雕作品,我們關注的點往往是它的雕工,而非材質,古代用玉的材質遠不如現在。
所以,從價值上來說, 好的玉雕作品才能真正流芳百世。材質不是作品的刻度,和田玉是一種材料,一種載體,通過這種載體,我們要更多的表現出一種人文的藝術。
好工好料當然是最好的,但如果是一塊好料,有一個很差的雕工,那麼它就是浪費材料,而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。
所以對於作品來說,我們應該更多的從它的工藝角度來評判,而非它的材質。
先看形再看意
看工看什麼?先看作品雕的是什麼,雕工如何。然後看它所表達的是什麼。
看雕工有很多方面。比如看作品的比例,好的玉雕師能在觀察玉料的形狀大小之後,把握設計的比例,做出最合理的設計,讓人看上去很舒服。而差的設計比例會使作品看起來很刻板,很牽強。
再看看作品的線條細節,玉雕不是書畫,不是畫的越多越好。要在有限的玉石上面刻畫一些圖案是需要精湛的技巧,對於玉雕作品來說,不是雕刻越複雜越值錢,而是能夠完美呈現出玉石本身所具有的簡單而且符合其物設計本身,才是最完美的。
再比如,玉雕的精緻程度,很多玉雕作品明顯有粗糙之處,在細節上沒有精細的修飾和雕琢,很多地方都是匆匆地一筆帶過,粗糙死板。一件用心的玉雕作品和一件草草了事的產品是有很大區別的。
看了作品的細節之後就要看它所表達的意,以及作品整體的意境了。
題材的選擇對玩家來說很重要。有句話叫做工必有意,每一件玉雕作品都有自己表達的一種寓意,這種美好的寓意,對於玩家來說也是挑選的一個重要方面。如果你不喜歡這種題材,那麼就很難再往下看了。
玉雕師不僅需要好的手藝,更重要的是在創造過程中,將藏匿於璞石表裡的神采盡數理解,然後結合特點,盡其所用;不僅要在設計與雕刻的每一步都傾注匠心,注重雕工、細節。還需要在作品中注入有文化底蘊與人文關懷,這樣融入了情感的作品,才能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。
所以,看雕工、看細節的最後,就是看作品所擁有的神韻,以及這件作品背後所包含的一種情感了!
先看皮再看肉
簡單的我們看完一件作品的雕工、題材以及它所表達的內容之後,我們就要看它的材質是如何了。
對於籽料來說,材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,玉質和皮色。
玉質本身對皮色更重要,不過現在籽料的作品一般都會留皮。而且一件作品玩家一般首先會把焦點關注在皮色上,所以我們可以先從皮色開始說起。
首先,真皮、假皮。
市場上假皮的籽料有很多,能以假亂真的情況也有,所以,看皮色,首先要看清它的真假,有些皮色,看起來皮色很漂亮,在玉雕的位置剛剛好,簡直就是完美的俏色,那麼這樣的皮色很可能會有問題,玩家們需多注意。
其次,皮色是否經過設計,皮色的運用如何。
因為大家對於皮色的喜愛。現在多數籽料都會保留皮色,但如何保留好皮色是一個很需要設計的。
現在很多作品都是為了留皮而留皮,比如在人物雕刻的臉上留皮,就會極大的損害這件作品,比如皮色設計不好,讓整件作品的韻味、美感出現不協調等等,這些情況都會有。
所以一個好的俏色作品,一定是要恰當,過多或刻意的保留,往往會失去一種美感。
最後,皮色是不是好看。
並不是所有的皮都值得保留,很多皮色並不美觀。所以如果是很突兀的留了一大塊不乾淨的髒皮,那麼對整件作品也可能會黯然失色。
皮色不僅要對,而且能利用好,能巧雕出彩才行。所以,對於玉雕作品上的皮色來說,一定要以審美的角度來看,如果它不符合你的審美,那麼這個皮色也許不留也罷!
先看肉後看白
玩家們在關注完最明顯的皮色後,然後就是看玉質了。
對於玉雕作品來說,視覺上的玉質大概跟幾方面有關:材質本身如何,雕刻的手法,以及拋光。
材質本身主要看料子的細度、油性等等,這裡我們不再細說。
雕刻的手法有時候也會對材料本身產生一些影響。比如把件多看起來渾厚一些,而玉牌、一些薄胎器皿多顯透潤一些。此外,一些獨特的雕刻手法也能讓料子看起來更加渾厚溫潤。
其次就是拋光。拋光對視覺的影響很大。比如拋亮光往往能掩蓋本身油性不足,而讓作品看起來有珠光寶氣的感覺,是新手們的最愛。
在對玉質有了大概的把握之後,然後就是白度的問題。一件作品,雕工好,玉質可以,然後就是白度的問題了。至於白度,那只和錢有關了。
關於白度和玉質,其實玉質才是第一位的,白度再好,玉質差、肉鬆也沒啥意思。
白度同樣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,比如混僵、料生、拋高光都會讓籽料看起來更白。此外,厚度、光線等等都會對白度有很大的影響。
所以對於白度,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去看,去理解。如果單純的追求白度,往往會被一些商家兜進圈子里。
看完這些不知道你對玉雕作品有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。大概可以是:看雕工、看寓意、看玉質、看皮色、看白度。
很多人看籽料原石看多了,對於玉雕作品就會產生一定的誤差,順序會出現錯誤,比如看玉雕作品先看白度,或者先看有沒有皮色,或者只看材質不看雕工等等,這些都會讓你在評判一件玉雕作品價值的時候產生誤差。
讓玉雕作品回歸玉雕作品本身,讓材料回歸材料本身,如此,你才能真正找到真正的玉雕藝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