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數人在入手一件玉雕作品前,都會先估算它的價格。
比如,這件作品料子值一萬,工費算一千,最多一萬一拿下這件作品,不能更多了,再多就不買了。
確實,料子和做工是衡量一件玉雕作品價格的重要依據。
但是,除此之外呢?很多人都下意識地忽略掉了玉雕師創意設計的環節。
其實,你有沒有想過,一件玉雕作品往往最吸引你的地方卻正是它的設計。
差不多品質的料子比比皆是,同水平的雕工也不知凡幾,但是為什麼這件作品讓你一眼就相中了呢?就是因為玉雕師獨一無二的設計!
設計是一件玉雕作品的靈魂所在,不僅耗費了玉雕師無數個日日夜夜,也體現了一個玉雕師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功底,更反映了一個玉雕師的思想和精神……
但是呢?當買家一句:料子和工費,最多給你一萬一,不賣我就再看看。
大多數玉雕師,都選擇低價賣了。
因為,他們還要生活,還要再創作,這些,都離不開錢的支撐,只有選擇低價賣了。
最後,買家滿意了,玉雕師只有滿滿的無奈,以及逐漸消磨掉的玉雕創作的動力和信心。
這種感覺就像,小時候精心準備了一個禮物給父母,滿懷喜悅地等著父母的誇獎,卻得來了一句浪費錢!
自己的心意被糟蹋了,自己的創意也沒有被賞識,更沒有得到買家的尊重和理解。
尤其是,在拍賣會上,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被拍賣到幾百萬的玉雕作品,很多人都覺得價格很高,不值得買。
再比如,像梵高、莫奈一些名人的畫作更是能拍到上千萬,上億,很多人也不懂為什麼一幅畫就能值這麼多錢?覺得沒必要。
甚至還有一些人宣揚“藝術無用”的觀點。
當然,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得了一些藝術作品,你也可以不喜歡,但是惡意抨擊就大可不必了,覺得買的人是傻子更大可不必了。
因為,這場交易,可能是作家和買家達成了思想上的共鳴,買家看懂了創作者的設計和想表達的思想,隔空進行了一場精神上的交流。
千金易得,知己難求,為了這樣的藝術品一擲千金也值得,這是藝術的魅力,也是對創作者的肯定。
所以,一些買家估算一件玉雕作品的價值時,不妨沈下心去思考一下這件作品的設計構思,再去決定它的具體價格。
而不是去說一些“就算你的設計再好,再有靈魂,但是沒人買單還是沒用!”這樣的話,只為降低價格!
只有買家和玉雕師相互理解,彼此尊重,才能讓玉雕文化更加繁榮地傳承下去!